游艇装饰好了,便成为了富人的大玩具。可即使是一个大玩具,它仍然有其独有的文化,我们可以称其为亲水文化、休闲文化。
游艇总是给人科技、现代的感觉,但如果把它放大为一种文化,其实自古就有:一种游弋于水上,不单单作为交通工具的,同时还有悠闲、游玩功能的船。宋代时,就有打造得极为精美的画舫船,就可以看作是游艇的雏形。现代意义上的游艇,产生于17世纪的欧洲。英国查尔斯二世登基的时候,荷兰人就进献了一搜豪华的皇家狩猎渔船。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,游艇便不再是单一的交通工具,其悠闲、娱乐的功能更加明确化,至18世纪中期,游艇在欧洲贵族阶层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。
其实,游艇自从出生开始,就被打上了海洋文化的标签,当时的荷兰、英国都是海洋强国,“海上马车夫”和“日不落帝国”都是依靠强大的航海实力崛起的。在海上霸主的国度,其民众,特别是其中贵族,拥有私家船只成为很自然的事情,而这些,也就使游艇在这几个国家快速发展成为一种必然。
相比欧洲那些海洋强国,中国的游艇发展相对较晚,当然,这也和近代中国海洋力量的薄弱密不可分,当人们把自己圈在一块陆地上,时间久了,也就不再去奢望、甚至想象大海的辽阔了。坦白的说,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,中国人的富人没有兴趣玩游艇,中国的穷人玩不起游艇。
不过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,国内出现了大批的新富阶层。随之而来的,各种国外的奢侈品蜂拥而至,游艇也是其中的一员,而且通常是不买则罢,一买就是大游艇,超级游艇。也正因如此,不同于欧洲那些成熟的海洋国家,游艇一进入中国,就被贴上了富人甚至暴发户的标签。其实在欧美发达国家,中产阶级私人拥有的游艇占到了游艇市场的97%以上,而超级游艇仅为2%,这与国内大、中型游艇占主流的市场环境刚好相反。